• 首页

    Home

  • 关于我们

    About Us

    1. 基金会简介

      Introduction

    2. 组织机构

      Organization

    3. 制度建设

      Institution

    4. 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5. 下载专栏

      Download Column

  •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1. 近期动态

      Latest News

    2. 通知公告

      Notice

  • 公益活动

    Charity Activities

    1. 学术讲座

      Academic Forum

    2. 学术会议

      Academic Seminar

    3. 访问学人

      Visiting Scholar

    4. 出版资助

      Publication Grant

    5. 奖助学金

      Scholarship

  • 关于捐赠

    Donation

    1. 捐赠统计

      Statistics

    2. 捐赠方法

      Method

    3. 公益风采

      Personage Demeanour

  • 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 文献中心

    Resource Center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首页    Home
  • 关于我们    About Us
    • 返回
    • 基金会简介    Introduction
    • 组织机构    Organization
    • 制度建设    Institution
    • 年度报告    Annual Report
    • 下载专栏    Download Column
  •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 返回
    • 近期动态    Latest News
    • 通知公告    Notice
  • 公益活动    Charity Activities
    • 返回
    • 学术讲座    Academic Forum
    • 学术会议    Academic Seminar
    • 访问学人    Visiting Scholar
    • 出版资助    Publication Grant
    • 奖助学金    Scholarship
  • 关于捐赠    Donation
    • 返回
    • 捐赠统计    Statistics
    • 捐赠方法    Method
    • 公益风采    Personage Demeanour
  • 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 文献中心    Resource Center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近期动态

Latest News

  • 近期动态

    Latest News

  • 通知公告

    Notice

近期动态|Latest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近期动态  >  正文

讲座纪要|南洋时期的新教著作与思想(1807-1843)

时间:2023-04-20     作者:


2023年3月31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历史学科系列学术讲座·桂子山史学讲堂·宗教史专题系列讲座”第一讲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莼思堂举行。主题为《南洋时期的新教著作与思想(1807-1843)》,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周伟驰主讲,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近代史研究所马敏所长主持,此次系列讲座的发起者、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刘清华副教授,历史文化学院肖海燕副教授,以及数十名师生参与此次讲座。


                                                         


在马敏教授对周伟驰研究员作了简要介绍之后,周伟驰研究员开始进行讲演。其先抛出“南洋西学”这一学界之前没有的概念,强调了1807-1843这个新教传教士活动的“南洋时期”目前为学界所忽略的现状。认为“南洋西学”是可以与晚清发生的东洋西学相对应的。

随后,周伟驰研究员介绍南洋传教士翻译书目的大致情况,当时传教士在南洋的几个活动中心,如米怜所在的英国伦敦会马六甲英华书院和施敦力约翰所在的伦敦会新加坡站。传教士们在这些地方将西方的书籍翻译成中文,介绍新的科学知识,开展宣教活动,以证明西方国家并非当时中国人眼中的野蛮国家。

周伟驰研究员对这些新教传教士在“南洋时期”翻译的著作,进行了数目统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他认为从1807年马礼逊到达广州,到1843年传教士从南洋各地到香港开会准备到通商五口传教,36年之间传教士总共出版了188种汉文著作。这些著作,除了广州澳门所出的20种书籍外,绝大多数都是在“南洋”出版的,故将此一阶段的汉籍泛称为“南洋汉籍”是合理的。

周伟驰研究员还对这些书籍进行了分类。这些书籍除了神学类著作外,还有很多世俗知识类著作,这些世俗知识类的著作包括了地理知识、西方政治思想、最新的科学技术等。他解释大量的这些世俗知识类著作的出现,是基于“救世派”的思想,即他们不仅要拯救异教徒的个人灵魂,还要帮助异教徒提高文明程度,文明化异教徒的国家。

最后,周伟驰老师介绍了这些翻译书籍中蕴含的思想火花。如神学类著作中“救灵派” 蕴含的千禧年主义和圣经中心主义。并提醒我们,很多后来的革命思想,如五四时期的反传统思想在这些著作中已经出现。我们可以将后来的思想运动的源头追溯到南洋时期。

 

                  

马敏教授对周伟驰研究员提出的“南洋西学”这个概念十分推崇,他认为,周伟驰研究员的研究不仅仅是把这些书籍列了出来,还把这些书籍进行分类,分为宗教神学类的和世俗类,并且还把宗教神学类的分为救灵派、救世派和神力派(或救苦派)三派,很成系统性。而且,周伟驰研究员关注的“南洋时期”是近代史研究和古代史研究都比较薄弱的时段,很值得我们关注并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刘清华副教授对此深感赞同,他十分赞赏周伟驰研究员这种从西方中世纪神学出发、一直研究到中国近代史的相关问题,即游走于中学和西学之间的治学路径,并提出周老师所讲的基督新教“南洋西学”与十八世纪北京北堂天主教西学是相承接的。正如早期天主教在中国、朝鲜半岛以及越南的互动,天主教与新教的关系不仅有竞争,更有继承与联通。此外,他还强调周伟驰老师的研究充分展现了宗教史研究中跨学科交流的重要性。

最后,听众向周伟驰研究员请教了关于南洋著作中的医疗类书籍、早期传教士将西方政治制度比作中国“三代之治”两方面的问题,周伟驰研究员均一一耐心解答。

       

上一篇:讲座纪要|太平天国与基督教思想之渊源(1837-1864)

下一篇:青年缅怀|今天,我们共同纪念章开沅先生逝世一周年

--------- 友情链接 ---------

  • 华中师范大学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Copyright © 章开沅文化交流基金会版权所有  鄂ICP备05003325号-1

Copyright © Zhang   Kaiyuan  Foundation  for  Cultural  Exchange. All Rights Reserved ICP 05003325-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瑜路152号
Address: 152 Luoyu Avenue, Wuhan,Hubei,China

电话(Telephone):027-67862806
邮箱(E-mail): eastwest@mail.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