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章开沅文化交流基金会的邀请,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院长孙江教授作为“章开沅学术讲座教授”,于2017年5月25日至26日在华中师范大学讲学。
5月25日,孙江与章开沅座谈会在国交1号楼605举行。孙江就自己在历史学方面的研究困惑及相关问题咨询章开沅,章开沅表示自己看法,并做出相应解答。
孙江在座谈会伊始谈到,章开沅先生在1982年南京大学85周年校庆提出“我们的辛亥革命研究史和外国研究还差很多”奠定了他对中国辛亥革命史的研究。章开沅以自身经历谈到自己从事辛亥革命研究史的经历,指出应该使用社会学的方法具体化地研究历史,重新寻找人文主义的精神。
孙江向章开沅询问其老师贝德士个人生活,为之完善所著《南京大屠杀》一书。章开沅指出,贝德士遵守校内法律,不在校内传播宗教,主张教育主权与教育平等。章开沅评价贝德士忠厚朴实、鞠躬尽瘁,专注学术研究,并敢于发声指正日本南京大屠杀罪行。
谈到章开沅对新一代人的希望时,章开沅提出新一代人既要做到对学术的钻研,又要做到不忘初心,为民主发声。高校行政人员要分清自我与公众的利益,杜绝政治性腐败,为学术而学术,为社会所用,以好的学风引导社风。
随后,孙江在华师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作了两场讲座。5月25日下午,孙江就博爱这一概念作了题为《友爱还是博爱,一个被误读概念的跨文化考察》的讲座,他通过对“博爱”一词在法国、日本、中国的传播历史研究,表明博爱包含着对过去经验和对未来的期许,而友爱是他者认识和自我实践的结合。孙江说道,在现代国家建设过程中,中国没有产生西欧那样的参与公共事务的公民之间的“友爱”,友爱仅仅是特定人群的私情,而这个私情一直受到压抑和排斥。
马敏在讲座后讲到,概念史的研究就是把历史中的基本概念一一厘清,追根溯源地进行梳理。“做历史要求真、求实、求细。” 马敏说,“也要努力做到跨学科、跨领域、垮文化研究,培养广阔的研究思维”。
5月26日下午,孙江作第二场学术讲座,题为《中国秘密社会史》的底本、作者与叙事——重申辛亥革命与会党之关系的讲座。
“什么是秘密社会?”孙江首先抛出这个问题,“黑社会?绿林好汉?”他认为人们在潜意识里已经为秘密社会构筑了一个负面形象,并结合热点“雷雷被徐晓东KO”事件调侃人们的武林世界幻灭了。孙江认为保持社会平衡应找到人们的共通项最大公约数即契约,而中国的契约多与宗族社会原理有关。“天地会、哥老会的36条契约里有32条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孙江举例进行有力论证。
随后,孙江提出关于《中国秘密社会史》,学界存在中国学界认为此书抄袭了山口升的调查报告与荷兰学界认为此书窃自斯丹屯《三合会或天地会》两种声音。孙江围绕此话题进行了文本本身介绍、文本之间——底本与抄件、文本之内——从叛乱到革命、以及文本之外的代结语四部分的分析。
孙江从书中“秘密结社不失为建党的原动力”这一观点出发,回到辛亥革命与会党关系的主题上进行讲解。他认为会党虽然在辛亥革命战略中占一定位置,它的符号也被征用,但在新的共和国成立后,会党并未得到很好的安置,传统的民间结社也没有实现现代化的转变。
“结社的历史是他者建立起的历史,自我是沉默的。所以我常告诫我的学生档案不能瞎读,不然跟踩地雷一样。”孙江说到。他总结史料只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理解过去的,实际发生的事物的途径,人们还是需要采用批判性的分析来对其进行解读,否则很容易陷入局限性中。
附:孙江教授简介
1963年10月生于扬州,长于伊犁,籍贯淮安。1981年9月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1985年获学士学位,1988年2月研究生提前毕业,获硕士学位。1988年-1992年任南京大学历史系助教。1993年考入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博士课程,1999年获博士学位。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先后在早稻田大学法学部、驹泽大学文学部等教授东亚史。2000年赴日本静冈文化艺术大学国际文化系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现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和历史学院教授、学衡研究院院长。
孙教授主要致力于从社会史和思想史角度研究16-20世纪中国和东亚世界,研究方法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诸多领域,近年来主要著述有《镜像中的历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即出)、《作为他者的宗教——近代中国的政治与宗教》(博扬文化出版,2016年)、《中国の「近代」を问う——歴史·记忆·アイデンティティ》(汲古书院,2014年)、《近代中国の宗教、结社と権力》(汲古书院,2012 年)等。在《概念与疏通》(韩)、《东洋学报》(日)、Oriens Extremus(德)、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美)等发表外文论文五十余篇;主持或共同主持《新学衡》(南京大学出版社)、《新社会史》(浙江人民出版社)、《新史学》(中华书局)、《亚洲概念史研究》(三联书店)等学术辑刊。